时间:2008-06-10 来源:捷点科技(瓯海) 浏览次数:
6月20日左右发布第一期审计公告
“目前,全国投入到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的审计人员已达6000多人,投入地震重灾区四川、陕西和甘肃三省审计的审计人员达2300人。”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司长王中信说。
按照审计署的部署,社会保障审计司是负责此次救灾款物审计的主要业务部门。作为一名“久经沙场”的老审计工作者,王中信说:“地震发生后,审计署党组第一时间作出决定,要求审计机关一方面要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中,另一方面要迅速开展救灾款物审计,反应之快是前所未有的。”
5月16日,审计署的5个派出局就进驻国家发改委、商务部、财政部、民政部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华慈善总会,对进驻单位救灾款物的接收和拨付安排情况进行审计。
在随后的十天时间里,审计署先后制定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方法,向社会公布抗震救灾款物举报电话和网址,下发了严格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纪律的若干规定。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
王中信说,审计署目前对救灾款物的数量、规模、接收单位等基本情况已经摸清,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也已进驻18个中央单位、240个省级单位、370多个地市级单位和2500多个县级单位进行审计。“此次捐赠数量巨大而且分散,但主要单位审计都要涉及到。”王中信说。
目前,审计署已决定在6月20日左右,发布关于抗震救灾款物使用情况的第一期审计结果公告。王中信说:“今后,审计署每个月都将发布一次阶段性审计公告,让公众及时地了解救灾款物的使用情况,让所有关注灾区的人放心。”
提高审计时效性,发现问题随时整改
“这次审计,按照审计署党组的要求,我们一改之前‘事后审计’的方式,采取的是事中审计、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新型模式,力求提高审计的时效性,尽可能提高救灾款物的使用效率。” 王中信说。
审计署组织开展的四川省救灾款物审计,在跟踪的过程中已向有关部门及时提出14条整改意见,包括救灾款物专户专用、数据统计问题等方面,均已被对方接纳并及时作出了调整。
“审计是必须的,但发现问题不是目的。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发现问题,在过程中发现,在过程中查处,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。”王中信说,“现在被审计单位很欢迎我们进驻审计,因为这样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,他们自己也可以放心。”
举报信息分3类,当日线索当日处理
5月26日,审计署发布公告,向社会公布了地震救灾款物审计举报电话和网址。此后,审计署派人24小时值班接听举报电话,对信息举报平台也实时监控。目前每天可以收到举报邮件40条左右,举报电话约70个。
对如此多的举报信息,审计署是如何处理的呢?王中信说,现在社保司有专人负责整理这些举报信息,每天都要进行一次汇总,当天线索当天处理。在向审计署领导汇报后,进行分类处理:
第一,对于来源模糊、语焉不详的举报信息,即将其通知给信息中涉及的有关审计组,供其参考;
第二,对具有一定可查线索的信息,尤其是对某一类问题举报集中的,及时通知审计组查实,并要求审计组必须作出回复,出具具体的调查结果;
第三,对于某些关系重大的线索,在向审计署领导汇报后,由审计署直接派人查办。
王中信说,群众举报信息为审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,审计人员可以据此更迅速、更准确地确定审计重点。目前来看,群众举报信息大多集中在救灾款物滞留或挪用、救灾款物分配不公平、地方对灾情汇报情况不实等方面。通过群众举报,审计署目前已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,正在调查、核实,在合适的时间将向社会公布。
救灾款物整体利用良好,查实问题近期公布
“目前来看,救灾款物的利用总体上是好的。各级党委、政府高度重视资金的管理使用,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已逐渐完善、逐渐推行,这保证了救灾款物在调拨、运输、保管、发放等各环节的效率。”王中信说。
王中信说,5月20日之前,由于当时抗震救灾的重点是抢险救人,在突发状态下,物资的分发确实比较混乱,比如捐赠物资没有登记,领取物资没有收据等等,但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。“审计当时管理应‘宜粗不宜细’,但还必须坚持‘有意牟利必须查处’的原则。”
据王中信介绍,在初始阶段,审计人员需要参与物资发放的每一个流程,有时候甚至要亲自参与救灾物资的搬运、登记、押运等过程,绵阳市、什邡市的审计干部都是这样做的。这一情况直到5月20日之后才得以改变。
王中信说,目前来看,虽然整体情况良好,但审计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,查实的问题已经移交有关部门调查。“这些情况最近就会向社会公布。”
对于社会十分关注的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审计,王中信表示,审计署已于5月16日进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进行审计,对于其接收的救灾款物规模、数量都已掌握,正在实时监控。目前来看,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整体情况良好,对一些具体管理上还存在的困难,需要及时调整、及时解决。